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世界文明


2015年7月 4日

全球商务的基础14 全球制造业的几大潮流

全球制造业的几大潮流

制造业在古代那是奴隶的工作。即使是今天,如果不能站在技术或者潮流的最前沿,最终也不过是沦为代工厂而已。虽然算不上是奴隶,可是只能拿着微薄的利润,还不得不把工资尽量压得更低。后面还会详细介绍,这世界如今已经形成新的格局,一场百年一遇的技术革新浪潮风起云涌。新浪潮兴起于美国,如果不能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则必将沦为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为了避免这种结局,我们首先要对全球制造业的主要潮流有所了解。

1) 第一大潮流就是Out-sourcing(外包,即进行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设计,但不从事加工制造,而是将其委托给外部的企业,并通过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全世界来获得收益的商业模式。制造业需要机械设备方面的投资,需要雇佣和管理劳动者,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的)的普及。
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他们设计出i-Phone,并在全世界物色最棒的零部件,发现日本企业好就从那里大量订购零部件,然后再跑到台湾,委托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在深圳的富士康Foxconn(鸿海精密工业公司旗下)工厂进行组装。组装使用的机械设备都是从日本或美国进口的。

这种模式带来的变化,就是战后美国建立起来的全球化自由贸易体制,正在逐渐发展成为没有了国境的庞大经济体,即全球规模的"供应链"(实现零部件和机械设备供给的网络)。能否设计出新产品,并在最快的时间里实现商品化先发制人获取利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Out-sourcing世界的胜者现在还是美国,而将设计、零部件加工和组装、销售等所有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日本大企业(特别是家电领域)正在逐渐化为上个世纪的老古董。索尼、松下、夏普等等都因此而饱尝苦果。三洋甚至干脆把电冰箱等部分部门卖给了中国的海尔。因为Out-sourcing的普及,在大企业就业奉献终生的日本传统社会经济模式,必将走向崩溃。或许今后的大企业,不过是众多的小型企业集结在一起,以某种投资公司("投资银行")的形势存于世间。

2)第二大潮流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对于何谓融合,从手机的例子即可窥见一斑。手机这种东西是一个制造过程,即所谓"第二产业"的产物(当然其中的设计环节属于服务业=第三产业),但是对于手机公司来说,销售手机所获得的收益,远不如话费收入、卖给手机用户不计其数的APP的收入来的更高。这种情况下手机这种"物品",就变身为一个源源不断创造利润的平台,绝大多数收益都是依靠服务来实现的。
制造业负责生产人们乐于购买的物品,而服务业则提供人们乐于购买的服务(和物品不同的是在表面上看不到),但是二者都是人们愿意掏腰包的,也就是能够创造附加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而现在这个时代,从哪儿到哪儿算是"物品",从哪儿到哪儿才是"服务",的确是越来越让人难以分辨了。

3)第三大潮流就是"地产地销"。类似汽车这种搬运起来很费钱的大型笨重商品,逐渐转向在消费地区直接生产的方式。比如,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厂家都在美国、EU、中国、墨西哥和ASEAN等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工厂。日本丰田汽车的工厂遍布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

4)第四大潮流就是逐渐从B to C(即企业对消费者)向B to B(企业对企业)的模式转型。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的企业大量生产廉价的家电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海量生产内容上几乎没有差别的耐用消费品,通过降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被称为"・・・堕落成了commodity(陈旧泛滥的)"),其产品席卷全球,将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踢出了市场。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只得将目光转向使用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和组装用的加工机械的生产制造,试图以此在竞争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这些产品面向的都是企业,意味着企业的客户还是企业,所以被称为"B to B"。在与韩国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松下等日本电器公司,如今开始齐刷刷的转向B to B。

5) 第五个潮流,就是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涉足完全不同的领域,打响某种产品,并最终实现重心转移,这样的例子不断增加。比如日本的富士胶片,及时预测到影像产业将从传统胶片转向数字化,抢先开始将胶片生产中使用的表面处理技术运用于医药生产领域,如今,医药产品和医疗用品已经发展为支撑富士胶片收益的支柱领域。

发表意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