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世界文明


2012年9月17日

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第三要素 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的真相28  原外交官的视角

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第三要素----以信誉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发性的顾及"公事"

就这样,日本形成了农村以自耕农为中心、城市以商人为中心的社会。有人说,江户时代身份(与中国同为"士农工商")等级森严,但实际上,自耕农及商人的财产都没有受到政府的侵犯,因此,社会上应该是建立起了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尤其是在农村,独立、平等的自耕农,时常汇集一堂,决定村中事项。所以,人们认为,至今仍然是日本的组织特征的、按照"共识(通过说服达成全体一致意见)"决定事项的方式,就是在这时扎下了根的。

村里成员经常需要共同进行田间作业,因此要求大家都要勤奋。如果有一个人消极怠工,就会降低整体的效益,所以懒汉会被村里人疏远。反过来说,就是日本树立了崇尚勤劳的道德,即:"诚实、勤奋工作的人就会得到周围(社会)的承认"。而被上层强制劳动的奴隶,只会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在树立了勤劳道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工作,每个人都会对工作的结果负责,因此,制作出来的产品切实可靠。所以,牢固树立"勤劳道德",对于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来到日本的欧洲人,看到日本人尽管并不皈依某种特定的宗教,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却很遵守道德,相互信赖,感到很吃惊。的确,日本人在家里设有神道的"神龛",也设有佛教的佛坛,每天都向双方祈祷。虽然并没有很明确地意识,但大体上是向神龛祈祷太阳神等保佑,向佛坛祈祷祖先之灵。另外还有不少人哪方神灵也不信。

所以,在日本,依据某种宗教的生活规范是很宽松的。但尽管如此,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成文的规矩,如:骗人的家伙第二天就没有人理他了。这来源于何处呢?大概是来自农村生活吧。欺骗他人的村民,村里就没有人认他为乡亲了(这叫"全村绝交"),这个人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都很守信用。

"规规矩矩"----勤奋、不骗人----这正是日本人的基本道德观。由于具有这样的道德观,所以,在日本,不依靠宗教,就能够维护类似于西欧公民社会的自发的规范。而且,在日本,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日本人一般是不只考虑到自己,还会考虑到整个组织、整个社会。他们认为,只顾自己是不道德的。这大概也是起源于农村生活吧。不过,江户时代,儒教(其中,朱子学)被公认为武士应该遵从的学养(至今,东京中心还遗留着当年相当于东京大学的"汤岛之圣堂",矗立着孔子的塑像),因此,儒教的秩序概念也是"规规矩矩"这种道德的构成要素。

另外,在"日本人考虑国家整体"时,战前的军人们把它与效忠天皇联系在一起。但同样是战前受过自由主义教育的学生们(战后他们很多人成了企业经营者),在"考虑国家整体"时,我看,就是一种从"维持本公司职员及其家属的生活"开始,"为改善全体日本人生活做贡献"的感觉。这是一种没有受到任何人强迫、自然、自发的心情。

关于欧洲人的勤劳道德,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04年写过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部)》。书中指出,通过勤奋、诚实的工作得到上帝承认的新教教义,成了资本主义的勤劳道德。虽然我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但是,在北欧各国、德国北半部、英国一带以及美国东北部,即:在新教扩展的地区,质朴、勤奋的人的确很多。

在这里,如果假定"为了得到上帝的承认而勤奋工作"是西欧的勤劳道德,那么,日本也有与此类似的勤劳道德。但是,这不是为了得到上帝的承认,而是为了得到"世间"的承认,勤奋工作。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中国也形成了同样的勤劳道德,而且远比西欧和日本更早,即:16世纪阳明学就指出:"四民平等,其心同,此为求善之心。逐利者,其心亦未污(大意)。"也就是说,勤奋工作的人,不论身份如何,都是可贵的。这被称之为"心学"。由此200年后,日本也形成了以儒教、佛教(禅)为基础的"心学"。由于其倡导者是一位名叫石田梅岩的学者,所以被称为"石门心学"。其作为一种老百姓也很容易理解的规范,在当时日本社会上很普及。自18世纪到19世纪,日本社会上推广儿童识字教育。有人认为,在群众水平的识字率方面,日本成年男性为50%强,大大超过了西欧各国。当时,还没有小学校,但是孩子们都在村里或镇上文人开办的私塾"寺子屋"里上学,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珠算以及石门心学。


发表意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