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论文


2006年12月15日

欧亚大陆是四分五裂的联合吗

2006年11月
河东哲夫


在欧亚大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历史」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历史」并不是各自单独展开的,在当代被认为落后的沙漠地区的中近东和中亚――也就是被统称为「东方」的的地方――在中世纪前,拥有远在西欧之上的文明和力量,曾深深地影响过中国和欧洲。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各个城市的繁荣,也许就是来自于当时蒙古统一了东方后带来的物流的昌盛。东方是让欧亚大陆成为一体的「被丢失的环」。
这样的欧亚大陆,如今分成几个文明板块,虽然人们的分类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我把它分成了西欧文明圏、旧苏联圏、中近東和東亚。各个板块的内部充满着矛盾和多样性,而且在这些板块之间还存在着东欧、中亚和印度这样的中间区域。在这中间超级大国美国就好象过去的游牧民族,在欧亚大陆不断渗透,以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自由贸易为借口,将历史翻到了新的一页。
 
世界的活断层―中近东
世界上对立的集中就像皱褶一样、被称为「这里一旦断裂,世界就将改变」的活断层。过去这个活断层是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德国,自一九八九年柏林墙被拆德国统一后,苏联日益变弱,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终结,西欧和美国的关系也随之变得疏远。
现在我感到在中近东集中了世界政治矛盾的山壑,美国在处理巴勒斯坦、伊朗、伊拉克问题上失误,如果他们在这块石油生产地区的影响力减弱的话,整个世界则可能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冷战时期,在中近东的基本对立面是在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各国的苏联之间,之后对立面的一方便成了美国和以色列以及海湾各国,而另一方则变成了伊朗、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好象再现了中世纪时波斯和阿拉伯之争。但是总统大选的中间选举后,美国似乎开始接近叙利亚,让人看不清到底对立将向何处去。中近东的局势,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益智游戏。中近东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后,尚未满百年,目前的情况就象在真空状态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当前世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间的对立愈发激烈,但是伊斯兰教本身存在着许多误解,它忘记了自己原本就是从都市文明演变而来的宗教、其性质对资本主义并不敌对。自中世纪以来,中近东和西欧,虽然在欲望、赌气以及面子上一直在纠缠不清,但并不是因为两者的宗教不同,宗教只不过是作为一种旗帜树在那里而已。

旧苏联地区
在欧亚大陆还有一个小纠纷不断的地区,那就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旧苏联地区。大帝国一旦崩溃,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真空,出现可能持续百年的抗争。人们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时的各种势力用尽权术篡权夺位的情形为「巴尔干纷争」,但是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旧苏联周围地区连起来的话,则几乎形成了美国所说的「世界紧张局势的弧线」的样子。
目前在东欧・旧苏联地区,有几个导火线,波兰、格鲁吉亚因为表示接受美国布置导弹防卫系统,受到了俄罗斯的猛烈攻击。自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以来,对于不断靠拢欧美,而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各共和国,俄罗斯一直试图在CIS(独立国家联合体)中加以阻止,但即使是随着俄罗斯因为原油价格上升而日渐富裕的现在,CIS各国之间的联合仍然是一进一退。虽然在纸面上存在着关税同盟和集体安保机构,实际情况是远远无法和EU以及NATO相比。估计是因为各国都深知,和俄罗斯结盟,只会使自己的资源被取走,而对产业化没有任何帮助――也就是被捆绑在一个零和游戏的世界里。

中亚
旧苏联东部的情势影响着东亚的力量平衡,所以这是一个对日本非常重要的地区。二〇〇一年俄罗斯和中国建立的联合中亚各国(土库曼斯坦除外)的「上海合作组织」,当初被欧美各国讥讽为「弱者联盟」而不与此为伍,但是后来不单是中国,就是俄罗斯也充实了自己的经济实力・政治力量,现在该机构作为「强权国家联盟」而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
但是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那是因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目前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对抗北约的扩张和美国的「干涉内政」上的,事实上俄罗斯对中国最为警惕。俄罗斯人从这种零和心理出发,坚信「处于人口圧力危机中的中国人」必定会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西北利亚的领土扩张。加之由于没有什么工作人员,上海合作组织无法施行经济援助项目,也就不存在如果加入该组织就可以得到经济援助这样的说法,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也就成为想起来了就使用一下的旗帜,俄罗斯最终还是试图坚持将中亚作为自己一家的势力范围。对于中国来说,只要能够确保能源供应,中亚不去煽动新彊的独立运动,就不会去在意在中亚的政治影响力。
为了对抗北约的力量扩大而组建的上海合作组织,不接纳欧美各国的加入,因此二〇〇六年八月小泉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时,中国人民日报社论说:「这次访问中,有着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后院打桩的动向」,表明了中国的警戒心理;俄罗斯的媒体也评论说,小泉总理是作为美国的先遣兵来的;就在日本国内,也有人批评说是「不必要的毕业旅行」,这次访问,似乎对中国、俄罗斯都影响甚大。
日本虽然没有在欧亚大陆全面开展外交攻势的能力,但是至少对中亚地区给予关注是值得的,位于中国、俄罗斯的后院,对东亚各大国间的平衡也多少可以给与一些影响。在这里如果能够象ASEAN一样,各国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话,即可防止该地区成为各大国势力竞争的场所,又可维持中亚各国自身的独立,这符合所有各国的利益。四十年前ASEAN成立时,除日本以外,没有人认真看待该组织的功能。即使是现在ASEAN也无法和EU相比,但作为东亚合作的推进者,在日美中韩各国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亚的「ASEAN化」,也可能成为日本对欧亚大陆外交的顶梁柱。

东亚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的东亚,现在是什么样的呢?在此我只想针对平时我们不大会谈起的事物进行谈论。
其一,东亚所有国家都将经济发展作为至高无上的课题,为此向往着维持稳定的国际环境。二十年后,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三亿的中国,特别将国际环境的稳定和维持国内的安定团结作为最重要课题来抓。虽然为了获得军备现代化的预算,必须树立假想敌,中国军队也时时表现了他们勇敢的言论和行动,但是领导层中对世界和中国的现状非常清楚的人一定是希望维持现状的。即使在台湾问题上,只要台湾领导人不要过分强调「独立」这个词语而刺激本土少数民族的话,那么维持目前这种曖昧的状况则是最明智的做法。
北朝鮮因为从战前的日本学到了独断专行的世界观,从苏联学到了胡说和恐吓的「外交」,而受到了和他们的国力不相匹配的注目,这是为了「维护国体」,即保护自己而为,并未拥有能够破坏周围局势的力量。在东亚、欧亚大陆、甚至是全世界,北朝鮮是完全孤立的,对它的所作所为你越去关注,则北朝鮮的「国际地位」只会变得越高。但是无论哪个国家的国民,如果自己的国家或是国家领导人被别国当众辱骂,都会激愤,因此对于北朝鮮,我们应避免将其国民也推倒对立面上。
对于美国来说,在东亚的经济、军事影响力,是他们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但相比于拥有能源资源的中近东来说,其紧迫性相对减低。即使如此,美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美国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被亚洲驱之门外,因此在APEC首脑会议提出了在APEC全域的FTA构想,这表明了美国开始关心东亚的姿态,我们应该对此表示欢迎。中国也知道,具有可以压制台湾宣布完全独立的能力的,目前只有美国,因此中国首肯日美安保条约。虽然ASEAN始终无法隐藏对布什政权干涉内政的警戒心,但还是一贯如此地将美国作为保持亚洲安定、繁荣和自由的「公共财产」来依赖。
在日本,有些人提出了「美国终结论」,建议脱离日美安保条例以及要求日本保有核武器。认真考虑的话,就会发现在诸多大国中,腰杆最硬的还是美国。美国的经济在支撑着世界,在军事上其力量也是无可比拟,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不断发现自身缺点并随时改正的能力。而且,美国还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人口增长的国家,据预测到二〇五〇年,人口将实际增加一亿人以上,增长率超过印度尼西亚达到三十五%,对于正和的国家,人口增长直接和经济强大紧密相连,世界上许多国家,口头上尽数美国的不是,以此泄愤,但在背地里却为能够得到美国的赏识,而施展各种手段明争暗斗。

「主权国家」之间要对立到何时?
从现在开始,亚洲不得不对「国家」这个单词所含有的意义重新认识。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国家,都将十九世纪在西欧完成的「国民国家」仰为楷模,认为没有强大的军队、强大的政府、强大的谍报机关,就不是现代国家,但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时代早已结束,民间机构已经凌驾于政府部门之上,在发达国家对是否需要对迄今为止国家的存在方式进行重新评估的议论已经甚嚣尘上。和战前的日本相同,东亚诸国可能会因为错过使用西方形式的国民国家这个强有力的装置的机会而自取灭亡。自古以来中国虽然是个中央集权的国民国家,但它因为多民族的特性,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接近联邦制。包括日本在内,亚洲各国认为自己是国民国家,总在将要酿成武力纷争前展开边缘策略,这种做法已经落后了。而且现在东亚各国少子化倾向日益严重,很难想象可以动员人数庞大的常规军投入战争状态。作为日本,与其由于修改宪法第九条而招徕亚洲各国的怀疑,倒不如标榜军备缩减・军备管理,也就是所谓「国家没收兵器政策」为好。
为了淡化中国在东亚的地位,日本也有将印度作为盟友的想法,但这对印度来说实为不妥。印度自古以来,一直和东南亚地区在同一个文明圏、商圏中生存:柬埔寨的吴哥窟雕满了印度教的神话故事,本来印度就和缅甸的国境相连,是可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国家。并且如果只是一时逞强的去发展和印度的关系的话,从北京到西藏拉萨的铁路只要稍加延长,就可以到达印度,到时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就会变得比印度和日本的关系更为紧密。

日本的软力量
欧亚大陆是非常复杂的,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是超出我们想象的"零和游戏思维方式,即无法以单纯的善意去对待,也不能完全恶意相向。虽然我们相信,我们只要用ODA以及直接投资的方式去帮助欧亚大陆专制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就能够使他们进入民主化和市场经济化进程,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发达国家先将专利、品牌、金融等全部自己控制,然后对那些国家说:「用自己的力量发展试试,我们就是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正如我曾经说过,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那里都带有「与生俱来的罪孽」,并不可以自力更生发展起来为自负。「自由贸易」只对强者有利,而落后国家不得不通过外国的支援以及本国保护主义出发开始发展。
日本是个岛国,在这次北朝鮮的核试验问题上,暴露出了缺乏独立应对能力的弱点。朝鮮半岛如此,对于欧亚大陆,日本更是没有可以去深入参与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对象。我们无须模仿美国把自由、民主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套餐作为经济援助的前提条件,这样的价值观,不应该从外部强加,而应该在帮助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实现,只要将日本现在的自由、富裕的社会展示于众,就非常有效。
现在的日本到达了文明的一个最高境界。尽管历经十五年的经济萧条,但还是在维持并发展能够有效产生附加价值的产业基础。在文化上,各个领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年轻一代虽然苦于税收和年金的沉重负担,但同时也在享受权利得到保证后的方便的生活方式。无法和战前的家长制、集体主义完全诀别的战后一代(团块世代),已经在不断地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只知道富裕的日本、但并不娇惯、而是在连续十五年经济萧条中锻炼出来的年轻一代,正带着个人主义色彩毫无禁忌地行走在社会上。
在日本还留有很多禁忌和秘密,即使是这样,日本的社会和文化仍然使外国人产生了好感。曾经充满了仇恨和叹惜旋律的「灰色」世界的演歌消失了踪影,只有欢快的J-POP一个劲地在电车中的人们的耳机里欢唱,和六十年代美国的流行音乐一样,这种带给人们对光明未来向往的文化,被世界所欢迎。尽管高喊着日本人的价值观是「和」是「协调」,但是总让人感觉到不自然的滋味,而不太受外国人喜欢的日本,如今正在学会健康向上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的最合时宜的「软力量」。
位于东亚的日本,应该实行即坚持日美同盟、又构建包括中国在内的集团联合体制的方针,北朝鲜的核试验后,日,美,中的立场变的从未有过的亲近,正如十月二十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北京向同行的记者所说的那样:「要让人们隐约看到未来东亚的合作体制」。在日本有人担心美国会丢下日本和中国联手垄断亚洲,但事实却是美国在担心日本和中国过于接近,而中国又在担心日本和美国的合谋,因此日本没有必要战战兢兢,日本、美国、中国正在形成一个罕见的三角关系,任何一国如果没有另外两国的存在是无法发展的,这个三角关系,是保障亚洲稳定和发展的平台。
日本既不能幼稚也不能丢失理想,战后日本的自由繁荣,是在美国核能力的保护伞下、在战后六十年美国努力维护的自由贸易体制中形成的。日本在战后六十年多年中,能够保持亚洲的领导地位,很大程度得益于冷战中美国和中国的敌对状态,因此最好不要抱有认为可以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扔掉核保护伞,以日本一国之力就可以实行「独立外交」的想法。
战后六十年,日本成为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自由繁荣的国家,如果高举武器叫喊民族主义的话,则无法维护目前的繁荣昌盛,而且还会阻碍其发展。没有任何一帖万能药可以将欧亚大陆――这个大块卸下。针对欧亚大陆的关键词是「平衡外交」,换言之就是要不断的努力让某一地区的力量向着对日本有利的方向发展。
 围绕着日本的外交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过去日本像在柔道比赛中一样在亚洲独霸一方,现如今却如世界杯的亚洲预选赛,各国力量势均力敌。今年是猪年,但是应该避免猪突猛进,踏踏实实地向前发展。脱欧入亚,但并不是说回归以前家长制、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而是和其他的亚洲国家齐头并进,为建设蓬勃向上的社会做出贡献。

(这个论文是被「中央公论」07年1月号刊载了的我的论文一部分的)

发表意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1525